上次磨滩之行摘了不少桑叶,眼看家里的几百条蚕食量与日剧增,马上面临断粮危机。于是再次来到沁河,这次到达的是磨滩前一站的沁河东。除了摘桑叶外,顺便探路山里泉景区线路也是另一目的。天气炎热,我们一家三口徒步速度明显减慢,又加上沿途没有找到桑树,在渠首通往山里泉景区的路上,沮丧的心情以及不多的时间让我们中途放弃,提前返回沁河东口。天无绝人之路,在等火车的时候遇到了十几个“翻山越岭刨树根”的焦作人,估计是和网络报道的焦作根雕、盆景等市场催生老树根热有关!询问他们哪里有桑树,却出现了“十步之内必有香草”的现象!他们指着身后田埂上的一棵树说那颗便是。原来此地桑树属于另一品种,叶子不是椭圆型的而是有分叉的类似构树叶的形状,被他们称之“花桑”并说此种桑树结出的桑葚更甜!呵呵!深刻体会到了“没知识真可怕!”这句话的意义!他们还告诉我们,出来多了,见的多了,问的多了也就对野外的各种野菜和树木有了认识。看来这次活动戏剧性的结尾使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。另外河滩旁十几只羊羔的叫声也让我打消了对书本上讲的小羊会叫“妈”的疑虑!那一声声的“妈–!”叫的可比萌萌好听!